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要求,强化前瞻谋划、系统布局、分业施策、开放共享、安全可控,以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提出,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发展人工智能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演进,正从试验探索迈向价值创造阶段,引发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深刻变革。
经过市场初步检验,人工智能已具备解决一些现实场景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产业降本增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等作用愈发凸显,社会各界应用需求空前强劲,处于应用落地的关键窗口期。
智能化新产品新场景竞相涌现,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不断推陈出新,智能机器人进工厂、进家庭渐成趋势,各类智能体已在生产生活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仍存在对人工智能作用认识不一致、供需对接不畅、应用落地存在“最后一公里”障碍等突出问题,亟需加强战略引导和统筹指导,推动全社会深刻认识人工智能对生产力的革命性影响,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为此,国务院制定了《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这是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从技术突破向全要素赋能跃升的纲领性文件。
作为继“互联网+”之后国家推动技术革命和产业融合的又一战略部署,《意见》立足我国产业体系完备、市场规模庞大、应用场景丰富三大核心优势,构建“创新带应用、应用促创新”的螺旋式发展范式,加速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全链重构、深向耦合,全面激发产业变革新动能、培育智能经济新范式,为抢占全球智能化竞争制高点锻造关键支点,构筑新质生产力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国家战略正式进入以人工智能深度赋能为核心的新阶段。其最大创新在于,探索出了一条既引领时代前沿,又充分立足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着力破解落地瓶颈,着力重塑发展动能,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贡献兼具中国特色和时代价值的新范式。
《意见》提出,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
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
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意见》以行业应用需求为牵引,统筹国内和国际,提出,开展“人工智能+”6大行动(即“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消费提质、“人工智能+”民生福祉、“人工智能+”治理能力、“人工智能+”全球合作)。
围绕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6大重点领域,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对各行业各领域范式变革影响,前瞻谋划“人工智能+”工作着力点。
以硬基础和软建设为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夯实“人工智能+”行动8大支撑。
《意见》强调,要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加强智能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娱、电商、家政、物业、出行、养老、托育等生活服务品质,拓展体验消费、个性消费、认知和情感消费等服务消费新场景。
有序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探索面向新一代智能终端发展的城市规划、建设与治理,提升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加快人工智能在各类公共资源招标投标活动中的应用,提升智能交易服务和监管水平。
推动构建面向自然人、数字人、智能机器人等多元一体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加强人工智能在安全生产监管、防灾减灾救灾、公共安全预警、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升监测预警、监管执法、指挥决策、现场救援、社会动员等工作水平,增强应用人工智能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能力。
《意见》对住建领域提出了系统性、全方位的智能化转型要求,涵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链条。

《意见》要求“有序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智能管网建设,对燃气、供水、排水等地下管线实施数字化改造,建立“地下管网一张图”体系,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运行状态,实现泄漏预警、爆管预测等功能。住建部要求,新建市政设施同步布设物联设备,老旧设施逐步加装智能监测终端。
《意见》强调“提升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加快CIM平台建设,构建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整合三维地理信息、建筑物、基础设施等数据,为城市规划、应急管理等提供空间底座。住建部要求,2030年前形成国家、省、市三级CIM平台体系。
要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集成交通、能源、环保等多领域数据,实现事件自动感知、智能派单和闭环处置。
要完整社区智慧化改造,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同步实施公共设施智能化升级,如加装智能信包箱、环境监测传感器等。住建部要求,2030年前实现完整社区智慧化覆盖率超80%。
《意见》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双碳”目标深度绑定。这就要求我们,做好能耗智能调控,在建筑中部署物联网传感器和AI算法,实现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自适应调节。
要重视绿色建造技术创新,推广智能装配式建筑,利用AI优化建材采购、施工机械用油等环节。要生态治理智能化,应用AI识别非法建设、违规排放等行为。
《意见》提出“建立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平台”。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数据底座构建,整合房屋建筑、市政设施等数据,形成住建领域“数字底座”。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数据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在智能建造、智慧社区等场景中应用隐私计算技术,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住建部要求,2025年前建成覆盖全国的房屋建筑综合管理平台。
《意见》对住建领域的要求,体现了“全链条赋能、全要素重构”的特点:从城市规划的AI辅助决策,到建筑施工的机器人作业;从基础设施的智能监测,到社区治理的精准响应,形成了“技术应用-数据流通-生态培育”的完整闭环。下一步,我们要重点关注算力网络效能提升、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中小企业AI能力建设等关键环节,确保政策红利惠及城乡建设各领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本文来源:中华建设网)
日前,国家发改委办公厅、住建部等六部门公布第一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地区名单,“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户外运动目的地”等49个目的地纳入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地区名单予以重点支持。【详细】
10月28日,新华社授权发布2025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对住建领域提出了要求,强调,要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详细】
近日,在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全球基础设施大会上,揭晓了2025年度菲迪克奖项获奖名单。经中国工程咨询协会组织申报,来自中国的3个项目获得“菲迪克工程项目奖”大奖。这是自2013年该奖项设立以来,我国项目奖数量连续十二年荣登榜首。
“菲......【详细】
什么样的房子是 “好房子”?住建部部长用 “6633” 给出答案
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副部长董建国、秦海翔、李晓龙介绍“十四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详细】
10月1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成就。【详细】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版《能源规划管理办法》,有效期5年。《办法》共6章26条,明确了能源规划是企业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依据,是能源工程项目审批(核准)机关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对相关能源工程......【详细】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治理价格无序竞争 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的公告》。《公告》指出,经营者应当自觉规范招标投标行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竞标,保障产品和服务质量。【详细】
10月13日,2025年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全体大会在上海拉开帷幕。来自全球的工程界代表汇聚黄浦江畔,共同探讨“工程塑造绿色未来”的时代命题。
会上,由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评选的“2025全球十大工程成就”发布。其中,我......【详细】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城市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宜居城市总体要求》(GB/T 46391—2025)国家标准。这是我国首部系统构建宜居城市评估框架的国家标准,适用于各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评估中的宜居性提升,也为社区、企业......【详细】
“好房子”优选产品和品牌评价活动以相关标准为依据,按照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遵循企业自愿、客观独立、公开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以企业申报的详实数据为基础,通过严谨务实、客观独立、专业高效的评价和评选工作流程,建立起好房子优选产品及品牌数据平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