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质有保证,让生活更美好!
会议要求,要不折不扣抓落实,以更加强烈的担当、更加积极的作为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要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开展城市体检,找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城市发展短板弱项,下功夫实施一批惠民生、防风险、促发展的更新项目。要坚决稳住楼市,继续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从供需两端持续发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要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顺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此前,两会期间,住建部部长倪虹在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回应有关推进城市更新、“好房子”建设等话题。
推进城市更新:实施一批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的项目
倪虹表示,住建部将重点从抓体检、找准问题和抓项目、解决问题两方面推进城市更新。抓项目方面,住建部将下功夫实施一批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的更新项目,重点有三类。
第一类,是民生项目。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着力抓三件事:一是把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都要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范围,因地制宜实施改造,也鼓励地方探索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老旧住宅。二是城中村改造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在去年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改造规模。三是大力推进完整社区建设。
第二类,是发展项目。一是更新一批老工业区、旧厂房,植入新业态、新功能,推动产业转型,筑巢引凤,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二是改造一批老街区,打造精品街道、城市客厅,建设活力街区,为青年人提供更多创新创业空间,为市民创造更多消费场景。三是保护、修缮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推动活化利用,让城市文化遗产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城市生产生活。
第三类,是安全项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宜居、韧性和智慧,都离不开安全这个根本。今年,重点抓三件事:一是再建设改造地下管线15万公里以上,守护好城市的“里子”和“良心”。二是推进调蓄设施、排水管网、排涝泵站等工程项目,聚焦消除城市的严重易涝积水点,再完成1000个排水防涝设施重点项目。三是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生命线安全工程安全监测全覆盖,有效提升城市安全运行保障能力和韧性。
建设“好房子”:立标准、强科技、抓项目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倪虹表示,住房城乡建设部将重点从3个方面抓好落实:
第一,立标准。标准水平决定房屋品质。近期,住房城乡建设部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也在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一项是把住宅的层高提高到不低于3米。
第二,强科技。“好房子”离不开新科技,“好房子”和新科技可以相互成就。一方面,将大力推广惠民实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着力解决隔音不好、渗漏等问题。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全屋智能。
第三,抓项目。将推动城市和企业建设“好房子”,大力推广“好房子”。不仅要把新房子建成“好房子”,也要结合城市更新,采取多种方式,把老房子想办法改造成“好房子”。
倪虹在会上还表示,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坚持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坚决稳住楼市。巩固政策“组合拳”的效果,把降息、增贷等政策效应充分释放出来,惠及更多人民群众;继续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切实维护购房人的合法权益;加大“白名单”贷款投放力度,按照“应进尽进、应贷尽贷”的要求,将符合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全部纳入“白名单”。
(本文来源:建筑时报)
9月9日上午,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现场推进活动顺利举行,标志着这一备受瞩目的重大文旅项目正式启动。未来,这里将依托三星堆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特色场景打造与深度文化体验设计,与三星堆遗址公园、三星堆博物馆形成“三足联动”之势,共同铸就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华文化标识。【详细】
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项目,总投资大约在55亿元。其中的核心建筑T2航站楼,建筑面积约17.2万平方米,差不多是原来T1航站楼的两倍大。这个项目从2020年3月正式动工,经过近四年的建设,在2024年1月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并于2024年6月28日正式投用。【详细】
117米!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大楼!特来电总部基地大楼,正式投用
近日,作为全球首个“超阶零碳”智慧化建筑-特来电总部基地大楼正式投用。该建筑依托光伏发电、梯次储能以及新能源汽车反向放电技术,可实现100%绿能替代。【详细】
10737.2亿元!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2.7%
近日,据商务部、外汇局统计,2025年1-7月,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6657.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其中,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676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6067.7亿元人民币,增长2.2%。【详细】
自然资源部:“十四五”以来,累计批准建设用地2697.4万亩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详细】
营业利润1630.97亿元!2024年工程造价咨询统计公报发布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2024年工程造价咨询统计公报》。2024年,参加统计的企业营业收入合计15211.24亿元,较上年增长5.3%;实现营业利润1630.97亿元。【详细】
9月3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建设工程企业资质专家审查意见的公示》,其中,3家建筑业企业获得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公示时间为2025年9月4日至2025年月12日。【详细】
2025年上半年建筑装饰公司中报分析:营收增速放缓 盈利能力下降
截至2025年8月底,多家装饰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了半年度业绩报告。从财报数据来看,行业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金螳螂以3.58亿元净利润稳居行业榜首,亚厦股份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5.44%,而*ST建艺则亏损1.8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486.81%。这种差距揭示了行业变革的深层规律:主动转型者生机盎然,固守传统者......【详细】
“人工智能+”!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要求,强化前瞻谋划、系统布局、分业施策、开放共享、安全可控,以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提出,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详细】
目前,八大建筑央企已公布2025年上半年经营情况简报,披露上半年新签合同额以及各业务类型经营数据。经本报统计,八家央企上半年新签合同额合计约7.87万亿元。在传统业务承压、境外业务整体扩张、新兴业务加速布局的环境下,八大建筑央企的经营业绩呈现分化态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