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品质有保证,让生活更美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格局。不少代表委员和专家表示,下一个十年,我国将构筑更加开放、更具竞争力、更具魅力和更为均衡布局的现代城市体系,形成超特大城市创新发展、中小城市特色发展的局面,为实现共同富裕与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再上新台阶 城镇化迈向稳定发展阶段
春日傍晚,合肥市蜀山区居民汪敏敏如常接儿子王昱辰放学回家。三年前,王昱辰从安庆潜山乡村转学至省城,现在的他,已完全融入城区校园生活。
“我刚开始还担心自己无房产影响孩子学位,也担心孩子受歧视,但咨询教育部门后得知并不受影响。我办理了一张居民居住证,并提交了社保证明,很快就完成了入学手续。”汪敏敏说。
“目前安徽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率达98%以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陈军表示,从教育到住房,安徽致力于让农业转移人口“留得下、过得好”。除完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外,2024年,安徽省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12.4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3.1万户,覆盖67万新市民。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过去一年,我国出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7%,比上年末提高0.84个百分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认为,我国的城镇化即将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未来十年是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期,只有打好政策和战略“组合牌”,才能更好地使各地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各区域间的分工合作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深化空间,有望催生新的经济增长极,为我国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图为位于中心城区的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与城市地标广州塔遥相呼应。新华社发(谢惠强 摄)
发展县域经济 推进“产城人”深度融合
“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推进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围绕“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系列举措。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键突破口,更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路径。”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表示,尽管中小城市户籍政策逐步放宽,但从吸引力来说,特大及超大城市因其发达的第三产业、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城市管理,仍对农业转移人口具有更强吸引力。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子女教育、就医和住房是三大关键制约因素。蔡继明强调,稳定的住所不仅能够实现家庭团聚,还能为农业转移人口提供转岗再就业的保障。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市民化程度,也能为城市发展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源支撑。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全面推进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在此背景下,预算报告做了明确的资金安排,从教育、住房、社保等方面逐步使未落户常住人口享有均等化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中央财政安排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也从上年的400亿元,增加至420亿元,增强地方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的财政保障能力。
新型城镇化迈向更高水平,还要把目光投向广阔的县域。计划报告提出,推动城镇化率低、人口规模大、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的县市因地制宜加快产业导入,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业安居。
“城镇化不是单一城市的扩张,而是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系统工程。”陈军表示,安徽以合肥都市圈为龙头,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力,夯实县城载体功能,形成“圈群带”联动格局。在县城补短板方面,安徽“一县一策”推进县城建设,59所县中与高校建立托管帮扶,68家县级医院晋升三级,培育72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其中26个产值超百亿元。
江苏今年也将在10个城镇化潜力县市开展县域产业导入试点,每个试点地区培育发展1-2个就业容量大的产业,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
补齐短板 城市更新明确任务清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城市低效用地再开发,加快健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加强燃气、给排水、热力、地下管廊等建设和协同管理。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完善无障碍适老化配套设施,提升社区综合服务功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当前,城镇化正转向全面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型,需要以城市“存量”为基本盘,通过“微创手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广汉认为,城市更新不仅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面临基础设施老化、城市功能不完善、居住环境质量不高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也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城市更新,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已成当务之急。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未来将下功夫实施一批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的更新项目。其中涵盖将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范畴;在去年城中村改造新增100万套的基础上,持续扩大改造规模;建设改造地下管线15万公里以上,完成1000个排水防涝等重点项目建设。
毕马威中国研究院经济研究院院长蔡伟预计,2025年,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地方专项债资金将向新型城镇化基建领域倾斜,推动在年内形成一批实物工作量。
(本文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5年上半年建筑装饰公司中报分析:营收增速放缓 盈利能力下降
截至2025年8月底,多家装饰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了半年度业绩报告。从财报数据来看,行业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金螳螂以3.58亿元净利润稳居行业榜首,亚厦股份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5.44%,而*ST建艺则亏损1.8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486.81%。这种差距揭示了行业变革的深层规律:主动转型者生机盎然,固守传统者......【详细】
“人工智能+”!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要求,强化前瞻谋划、系统布局、分业施策、开放共享、安全可控,以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提出,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详细】
目前,八大建筑央企已公布2025年上半年经营情况简报,披露上半年新签合同额以及各业务类型经营数据。经本报统计,八家央企上半年新签合同额合计约7.87万亿元。在传统业务承压、境外业务整体扩张、新兴业务加速布局的环境下,八大建筑央企的经营业绩呈现分化态势。【详细】
8月21日,住建部发布《2024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与《2024年全国建设工程监理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4年,具有近日,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补助资金2024年度绩效评价结果正式发布,这份备受关注的“成绩单”,终于揭晓悬念。依据财政部、住建部联合印发的《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绩效评价办法》(财办建〔2......【详细】
近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布“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及调研分析报告。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营业收入总额达到43.05万亿元。今年共25家建设领域民营企业上榜。【详细】
根据各地统计上报数据,1至7月份,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98万个。【详细】
2025年6月17-18日,经过中窗认证专家评审的审厂考察,科源伟力各项指标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经评审专家一致通过,科源伟力获得聚酰胺型材(隔热条)绿色建材产品(三星级)认证证书。【详细】
四海汇“聚”,“绿”动未来|“绿链行动”第二批聚酰胺型材(隔热条)绿名单......
经过品质属性、资源属性、能源属性、环境属性等核查,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聚酰胺型材(隔热条)类的第二批绿名单企业正式公布。【详细】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显示,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扩大,“两重”建设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详细】
近日,住建部发布《2024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与《2024年全国建设工程监理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4年,具有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工程勘察新签合同额合计1428.8亿元;具有工程监理资质的企业承揽监理合同额1844.8亿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