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意见》提出,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文脉赓续、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意见》指出,工作中要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坚持系统观念,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城市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坚持规划引领,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增强专项规划实施支撑作用;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应对城市运行中的风险挑战,全面提高城市韧性;坚持保护第一、应保尽保、以用促保,在城市更新全过程、各环节加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主要目标
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实施取得重要进展,城市更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安全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服务效能不断提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经济业态更加丰富,文化遗产有效保护,风貌特色更加彰显,城市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主要任务
(一)加强既有建筑改造利用。稳妥推进危险住房改造,加快拆除改造D级危险住房,通过加固、改建、重建等多种方式,积极稳妥实施国有土地上C级危险住房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非成套住房改造。分类分批对存在抗震安全隐患且具备加固价值的城镇房屋进行抗震加固。涉及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等保护对象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维护和使用,“一屋一策”提出改造方案,严禁以危险住房名义违法违规拆除改造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文物、历史建筑。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加强建筑保温材料管理,鼓励居民开展城镇住房室内装修。加强老旧厂房、低效楼宇、传统商业设施等存量房屋改造利用,推动建筑功能转换和混合利用,根据建筑主导功能依法依规合理转换土地用途。
(二)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更新改造小区燃气等老化管线管道,整治楼栋内人行走道、排风烟道、通风井道等,全力消除安全隐患,支持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整治小区及周边环境,完善小区停车、充电、消防、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增设助餐、家政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老旧小区改造质量安全监管,压实各参建单位责任。结合改造同步完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注重引导居民参与和监督,共同维护改造成果。统筹实施老旧小区、危险住房改造,在挖掘文化遗产价值、保护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制定综合性保护、修缮、改造方案,持续提升老旧小区居住环境、设施条件、服务功能和文化价值。
(三)开展完整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公共活动场地等,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构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开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因地制宜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优化综合服务设施布局。引导居民、规划师、设计师等参与社区建设。
(四)推进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城中村等更新改造。推动老旧街区功能转换、业态升级、活力提升,因地制宜打造一批活力街区。改造提升商业步行街和旧商业街区,完善配套设施,优化交通组织,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丰富商业业态,创新消费场景,推动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鼓励以市场化方式推动老旧厂区更新改造,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盘活利用闲置低效厂区、厂房和设施,植入新业态新功能。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做好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前期工作,不搞大拆大建,“一村一策”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方式实施改造,切实消除安全风险隐患,改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加快实施群众改造意愿强烈、城市资金能平衡、征收补偿方案成熟的城中村改造项目。推动老旧火车站与周边老旧街区统筹实施更新改造。
(五)完善城市功能。建立健全多层级、全覆盖的公共服务网络,充分利用存量闲置房屋和低效用地,优先补齐民生领域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合理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医疗应急服务体系,加强临时安置、应急物资保障。推进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加快公共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改造。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发展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养老服务。因地制宜建设改造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动消费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积极拓展城市公共空间,科学布局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全面排查城市基础设施风险隐患。推进地下空间统筹开发和综合利用。加快城市燃气、供水、排水、污水、供热等地下管线管网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改造,完善建设运维长效管理制度。推动城市供水设施改造提标,加强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利用及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改造,加快建立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建设运维机制。统筹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建立健全城区水系、排水管网与周边江河湖海、水库等联排联调运行管理模式,加快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改造,构建完善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推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改造升级。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建设防灾工程。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快速干线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和绿色慢行交通,加快建设停车设施。优化城市货运网络规划设计,健全分级配送设施体系。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七)修复城市生态系统。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建设连续完整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加快修复受损山体和采煤沉陷区,消除安全隐患。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保护修复城市湿地,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再利用。持续推进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建设,提高乡土植物应用水平,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增加群众身边的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推动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八)保护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衔接全国文物普查,扎实开展城市文化遗产资源调查。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全面调查老城及其历史文化街区,摸清城镇老旧小区、老旧街区、老旧厂区文化遗产资源底数,划定最严格的保护范围。开展文化遗产影响评价,建立健全“先调查后建设”、“先考古后出让”的保护前置机制。加强老旧房屋拆除管理,不随意拆除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古民居,禁止拆真建假。建立以居民为主体的保护实施机制,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修缮,探索合理利用文化遗产的方式路径。保护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中华历史文脉的地名,稳妥清理不规范地名。加强城市更新重点地区、重要地段风貌管控,严格管理超大体量公共建筑、超高层建筑。
(本文来源:建筑时报)
品味源自内心,
科技助力品质,
品牌绽放光华;
让品质有保证,
让生活更美好!
四海汇“聚”,“绿”动未来|“绿链行动”第二批聚酰胺型材(隔热条)绿名单......
经过品质属性、资源属性、能源属性、环境属性等核查,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聚酰胺型材(隔热条)类的第二批绿名单企业正式公布。【详细】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显示,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扩大,“两重”建设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详细】
近日,住建部发布《2024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与《2024年全国建设工程监理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4年,具有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工程勘察新签合同额合计1428.8亿元;具有工程监理资质的企业承揽监理合同额1844.8亿元。【详细】
今年以来,“两新”政策带动效果持续显现。接下来,如何再加力?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对外表示,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完善“两新”政策实施机制,加强统筹协调,聚焦重点领域,丰富支持手段,严格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两新”政策效能。【详细】
近日,住建部发布关于核准2025年度第八批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名单的公告,其中2家建筑业企业获得“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它们是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详细】
据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消息,政府投资力度持续增强,1至7月项目中标金额累计同比增长31.9%。工程建设强度也边际改善,7月工程机械开工率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反映道路建设情况的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连续4个月环比、同比“双升”。专家表示......【详细】
当前,住房公积金政策已成为各地支持住房消费的重要抓手,据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监测显示,今年以来已有深圳、西安等约30城支持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除支持支付首付款外,各地也纷纷优化住房公积金贷款使用次数认定标准,拓宽公积金提取范围。【详细】
总产值136745.42亿!2025年上半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发布
近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2025年上半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分析报告分为2025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基本情况与各地区建筑业发展情况两大部分。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6745.42亿元。【详细】
据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消息,政府投资力度持续增强,1至7月项目中标金额累计同比增长31.9%。工程建设强度也边际改善,7月工程机械开工率较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反映道路建设情况的石油沥青装置开工率连续4个月环比、同比“双升”。专家表示......【详细】
第十九届中国(临朐)家居门窗博览会将于10月12日至15日,在临朐国际会......
为助力家居门窗行业迎接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聚焦行业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第十九届中国(临朐)家居门窗博览会将于2025年10月12日至15日,在“中国铝业之都”“中国门窗之都”—山东·临朐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