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省会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发布时间
全国省会城市国土空间规划要点
西安
●发挥西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交往中心以及国际旅游目的地等功能。
●协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带动深化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经济协作,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
●加快构建区域协调、城乡融合的城镇体系,提升中心城区服务能级,促进陕西西咸新区融合发展,加强中心城区与县城功能联动。
贵阳
●发挥西部数字经济创新基地、全国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等功能。
●巩固提升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地位,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贵阳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
●稳步推进贵州贵安新区有序开发和紧凑布局。筑牢北部乌江生态屏障,重点加强清水河、谷撒河、息烽河等河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强水源地和调水工程沿线水污染防治,加强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
郑州
●发挥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对外开放门户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等功能。
●带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强郑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
●加强郑州航空港区产城融合发展,推动中牟与开封联动发展,强化巩义、登封等辐射带动能力。筑牢嵩山生态屏障,加强矿区生态保护修复,整体推进黄河南岸生态系统保护。
长春
●发挥东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面向东北亚开放门户等功能。
●推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加强与蒙东地区城市合作,加强长春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
●推进长春新区产城融合发展,优化市域镇村布局,促进组团式城市集约紧凑布局。筑牢西部防风固沙林带,加强东南部大黑山脉水源涵养功能,保护修复北部松花江生态系统。
西宁
●发挥青藏高原综合服务保障基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等功能。
●加强对青藏高原保护和发展的支撑,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共建兰州—西宁城市群,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
●进一步推动南川、北川、东川片区产城融合发展,加强对县城的辐射带动能力,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特色产业。
哈尔滨
●发挥东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向北开放门户、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国际冰雪旅游目的地等功能。
●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地区的联系,加强哈尔滨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
●推动江北地区集约紧凑布局,提高市域城镇对村庄的辐射带动能力。优先保障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产业和冰雪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
昆明
●发挥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门户、西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旅游目的地等功能。
●提高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与长江经济带沿线其他城市的协调联动,引领滇中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强昆明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
●推进安宁片区、空港片区产城融合发展,有序推进云南滇中新区发展。加强中国南方喀斯特(云南石林)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保护好以滇池为核心的自然山水格局。
长沙
●发挥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等功能。
●深度参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共同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强长株潭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
●支持湖南湘江新区建成对外开放重要平台。保护好长株潭生态绿心和城镇组团间的生态廊道,整体提升湘江等河湖湿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严格湘江及其洲岛的开发利用。
石家庄
●发挥华北商贸物流基地、华北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功能。
●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与北京、天津、河北雄安新区的协同联动,加强石家庄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
●完善鹿泉、栾城、藁城、空港组团城市功能,统筹正定县保护和发展。整体保护苍岩山等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加强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等红色文化遗产和工业遗产保护。
太原
●发挥华北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功能。
●引领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带动山西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促进汾河两岸城市功能均衡发展,强化市域城镇间的协调联动。整体保护“两山对峙、汾水中流”空间格局,严格地下文物埋藏区空间管控。
合肥
●发挥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等功能。
●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合肥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
●统筹长江、淮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加强引江济淮生态廊道保护利用,整体提升巢湖湿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协调产业布局、综合交通、设施配置和土地使用,优先保障先进制造业和大科学装置等科技创新发展的空间需求。
福州
●发挥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门户、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以及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地等功能。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深化海峡两岸交流合作,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福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
●增强福清市区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与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协调联动。拓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空间,保障现代海洋牧场建设的空间需求。
南昌
●发挥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功能。
●深入参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共同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强南昌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
●推动江西赣江新区(南昌部分)与中心城区城市功能互补,强化市域城镇间的协调联动。
兰州
●发挥西北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等功能。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强化向西开放战略通道地位,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带动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化与西宁和河西走廊城市协同联动。
●稳步推进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加强与中心城区功能协同。严格保护黄河及其支流的河道空间,保持黄河水体健康,筑牢兴隆山、石佛沟、连城等南北生态屏障,加强科学绿化,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海口
●发挥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全国滨海旅游目的地等功能。
●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积极融入北部湾城市群,引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加强与澄迈、文昌等周边市县的协同发展。系统布局蓝绿开放空间,营造更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人民城市。提升南渡江流域水源涵养功能,保护湿地、红树林、火山地质地貌等生态资源,加强对市内河流、河口海湾和近岸海域的系统保护。
济南
●发挥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北方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等功能。
●发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引擎作用,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加强济南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
●稳步推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有序开发,强化市域城镇间的协调联动和功能互补。筑牢南部泰山山脉重要生态屏障,国土空间开发利用应严格保护泉域补给区和地下水径流通道。
杭州
●发挥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国际旅游目的地等功能。
●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与上海、南京、合肥等城市的协同联动发展,唱好杭甬“双城记”,加强杭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
●筑牢杭州西南部重要生态屏障,加强千岛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等生态保护修复。有序实施城市有机更新和土地综合整治,支持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乡村振兴。严禁在西湖风景名胜区新建扩建有碍保护的建筑,保护“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空间格局。
沈阳
●发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北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等功能,推动沈阳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协同哈尔滨、长春、大连深化东北亚区域合作,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地区联系,强化沈阳都市圈内城市分工协作和功能联动,更好发挥对东北振兴的带动作用。
●完善浑南主城城市功能,促进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产城融合,优化市域镇村布局。加强沈阳故宫、清昭陵、清福陵世界文化遗产及棋盘山等自然保护地的保护,提升工业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水平。
成都
●发挥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功能。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对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战略保障。
●提升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服务能级,加强与市域西部县市功能联动,稳步推进龙泉山东翼发展。加强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通济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金沙遗址等古蜀文化遗产保护。
广州
●发挥国际商贸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性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等功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优势。
●主动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南沙新区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深化与香港、澳门协同发展,加强与深圳“双城”联动,共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深化与佛山、清远一体化发展,加强广州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
●高标准建设南沙新区。巩固广州北部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珠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系统保护和集约利用海域、海岛、海岸线资源。整体保护白云山、珠江等自然山水格局,加强岭南文化和红色文化遗产保护。
南京
●发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产业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等功能。
●服务构建承东启西的双向开放枢纽,深化与上海、杭州、合肥等城市的协同联动发展,加强南京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省际协同。
●强化江北新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长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严格长江及其洲岛岸线的开发利用,加强秦淮河、紫金山、老山、石臼湖等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保护好城镇组团间生态隔离和生态廊道,筑牢生态安全格局。做好重大基础设施的空间预留,建设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本文来源:建筑时报)
品味源自内心
科技助力品质
品牌绽放光华
让品质有保证
让生活更美好
重大工程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市自治区发布2025年重点工程项目相关投资计划,经本报统计,总项目数超1.3万个,总投资额合计超38万亿元。【详细】
在2025蛇年新春来临之际,东方建品网联合中窗认证共同发起“行业精英新年寄语”活动,邀请建筑门窗、幕墙、装饰、遮阳及相关行业的领导、企业家、专家和行业精英向社会各届拜年,得到大家积极参与和支持,共有80多位行业精英参加。通过送祝福迎新春活动,表达大家所思、所愿、所为,传递行业发展信心和正能量,共祝行业的明天会更好。【详细】
东方快讯 | 建筑门窗幕墙行业精英大拜年活动即将发布.....
在2025蛇年新春来临之际,东方建品网联合中窗认证共同发起“行业精英新年寄语”活动,邀请建筑门窗、幕墙、装饰、遮阳及相关行业的领导、企业家、专家和行业精英向社会各届拜年,得到大家积极参与和支持,共有80多位行业精英参加。通过送祝福迎新春活动,表达大家所思、所愿、所为,传递行业发展信心和正能量,共祝行业的明天会更好。活动......【详细】
2024年是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也是承上启下的攻坚之年。今年以来,央企国企重组整合步伐显著加快,在建设领域这一关键行业,全国多地国企正通过整合与重组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布局、强化创新驱动、把握发展机遇。【详细】
未经认证的门窗不是系统门窗,就是GB/T 39529-2020《系统门窗通用技术条件》发出的明确信号。中窗认证持续开展系统门窗认证服务活动,助力我国系统门窗发展。9月28日,中窗认证在北京组织召开了“门窗系统技术评定专家评审会”,对委托人(四川贝洛伯格门窗有限责任公司)提交的门窗系统进行评审。邀请5位著名门窗行业专家参......【详细】
近期,中窗认证依据《建筑门窗企业质量管理等级评价标准》T/COSOCC 021-2023和《建筑门窗企业质量管理等级评价实施细则》,组织行业专家和质量认证专家成立评价审核工作组,对申请建筑门窗企业质量管理等级评价的企业进行了文件评审以及现场评审。为保证评价结果公开透明,评价工作公正客观,现将评价意见予以公示,以接受行业......【详细】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家施展才能的环境,培育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网于8月25日举行主题为“凝心聚力 向‘新’而行”的“企业家大会”专场活动。【详细】
2024年8月18日,荣高门窗818超隔音品牌日活动在佛山顺德东平保利洲际酒店顺利召开,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建筑遮阳与门窗幕墙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窗认证总经理刘万奇参中会议,并做主题演讲。【详细】
标准引领,品牌绽放 | 祝贺东识科技主编的《门窗品牌价值评价标准》正式发......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团体标准《门窗品牌价值评价标准》于2024年8月15日正式发布。本标准起草单位共计25家,主要起草人25位,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东识认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作为主编单位。该标准适用于开展门窗品牌价值要素评价、品牌价值评价和品牌管理活动,也可作为第三方对门窗企业进行品牌价值评价的依据。该标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