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房子”建设实践中,一些巧思让人印象深刻:卫生间上下层排水有噪声,同层排水技术加静音管有效缓解;小户型面积有限,可移动墙体灵活调整,客厅卧室自由切换……
新的一年,建造“好房子”被多地政府列入年度工作重点。抓好这件民生实事,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随着我国住房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好房子”的内涵不断扩展。人们期待既住得安心放心,又方便节能省钱。这意味着“好房子”应当具备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等特点,不仅要有好标准、好建造,还要有好材料、好设计以及好服务。
顶层设计引领!多地加快推动住房品质升级!
“好房子”如何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各地推进“好房子”建设有哪些新的探索实践?
既要把新房子建造成“好房子”,也要把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新房子要从规划、设计、建设等各个环节提升房屋品质,既考虑房屋的功能性和美观性,也注重居住的舒适度和体验感。同时,老房子也需要通过升级改造,满足适老化、适儿化等新需求,变得更宜居、更友好。新老并重,才能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建造“好房子”,科技赋能、创新引领是趋势。家具的可变式设计,让使用空间更灵活;空气源热泵系统让房间实现冬暖夏凉;借助装配式建造技术,“原拆原建”把老房子变成现代住宅楼……新一代的信息技术、绿色低碳技术、新型建造技术,以及一些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应用到房屋建设中,让不同面积、不同价位的“好房子”成为可能。
记者梳理发现,2024年以来,全国有近30个城市修改了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具体到“好房子”层面,主要调整体现在层高、阳台、设备间的标准上。例如,近日北京市“好房子”的新标准《北京市平原多点地区“好房子”规划管理相关技术要点(试行)》出台。具体来看,技术要点涉及阳台、架空层、风雨连廊、共享公共空间、跨城市支路空间利用、建筑高度、建筑立面品质等,广东则明确,要发展绿色建筑,推广智能建造、模块化建筑、装配式建筑等,引导企业提高住房建设标准、优化物业服务,建设更多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浙江则要求稳妥推进现房销售试点和“好房子”建设试点,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为住房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吉林明确2025年将大力推动10个以上“好房子”示范项目建设,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多地也明确了具体目标。上海计划在2025年建设筹措7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实现“十四五”末总量达到60万套。北京则计划建设筹集5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并竣工8万套各类保障房。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住房品质,也为不同收入群体提供了多样化的住房选择。
各地的“好房子”政策不仅提升了住房的品质,还通过优化设计、完善功能和提升社区环境,推动了住房建设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从国家到地方关于“好房子”的相关指导性政策不断出台,不仅为建筑业明确了“好房子”的建设标准和发展方向,也为实现居民的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实保障。“好房子”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这些设计规范中的优惠政策,为购房者带来了更具创新性与舒适性的居住空间选择,降低了房企财务与投资成本,对提升购房人的入市意愿、优化建筑设计意义重大,同时也有助于加强房企的投资信心。
“‘好房子’建设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表示,“好房子”标准对建筑设计、空间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将促使房企从过去单纯的价格、地段竞争,转向品质、服务等多维度的竞争。长期来看,建设“好房子”、提供“好服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对于企业而言,需要不断强化自身能力,主动适应新的市场发展环境,通过优质供给赢得市场。
要建造“好房子”,也要建设“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完善社区配套设施,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推窗见绿、出门见景、转角见园,建设口袋公园和城市绿道;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和城中村改造,加强地下管网管廊建设改造……要结合城市更新打造便利宜人的居住环境,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
“面子新”“里子实”,好房子赋能高品质生活
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在政策积极推动的背景下,购房者对“好房子”充满期待。对于能够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高品质住房的渴望愈发强烈。
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多年、一直没有买房的张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买房不再只看价格和地段,更关注房子品质、小区环境及智能化设施。比如小区是否安装智能安防系统,房屋隔音、隔热效果等细节,都会影响生活品质。”
在深圳工作的李女士则期待房屋周边配套能够更加完善:“‘好房子’不仅要住得舒适,也要有便利宜人的小区环境,希望小区附近有优质的学校、便捷的医疗设施,最好还有休闲公园。”
一直关注房地产市场动态,打算换房的杨先生告诉记者,他对“好房子”充满了期待。他表示:“进深不大于设计标准的阳台直接不计入容积率,意味着能有更多实用的阳台空间,还不用多花钱。而且像建筑面积140平方米的户型,得房率可能从80%提升到90%,太划算了!”
“居民对住房的期待不再仅局限于遮风挡雨的基本功能,而是越来越注重住房的舒适度、健康性、智能化以及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业内人士人表示,多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百姓对美好居住生活的新期盼,多建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
有了“好房子”,还要建设“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当前,各地正在结合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更新,把更多的老房子改造成“好房子”,为人民群众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
在浙江,该省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五个方面功能,为居住在浙江的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供补贴。黄大伯家在“浙里办”线上申请了适老化改造,改造共计花费3.2万余元,黄大伯年满80周岁,购买材料的费用可以报销60%,报销额度达1万余元。
重庆按照“封闭小区变开放城区、城墙遗址变山地公园”的思路,探索“政府+企业+居民”方式开展城市更新;江苏南京在城市更新中注重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在“保护性更新”中创新激活历史文化资源……有温度的城市更新正在各地有力推进。
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目前有410多个城市成立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310多个城市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16个省份建立城市更新项目库。
住房,是民生之要。
当下房地产市场逻辑已然改变,居住需求成为第一位。“住宅升级将成为这一轮楼市复苏的强劲驱动,但‘好房子’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区域性核心地段。两者相匹配,才能让购房者愿意以合理的市场定价买单。”南京房地产业协会副秘书长汪明宇表示。
对房地产行业来说,建造“好房子”是挑战更是机遇。“好房子”对功能、质量、体验等方面的高要求,要求房企转变发展理念,从追求速度和规模转向追求品质、服务和效益,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将有助于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不断迈出新步伐。
(本文来源:中华建设网)
品味源自内心
科技助力品质
品牌绽放光华
让品质有保证
让生活更美好
2025年上半年建筑装饰公司中报分析:营收增速放缓 盈利能力下降
截至2025年8月底,多家装饰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了半年度业绩报告。从财报数据来看,行业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金螳螂以3.58亿元净利润稳居行业榜首,亚厦股份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5.44%,而*ST建艺则亏损1.8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详细】
“人工智能+”!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要求,强化前瞻谋划、系统布局、分业施策、开放共享、安全可控,以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提出,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详细】
目前,八大建筑央企已公布2025年上半年经营情况简报,披露上半年新签合同额以及各业务类型经营数据。经本报统计,八家央企上半年新签合同额合计约7.87万亿元。在传统业务承压、境外业务整体扩张、新兴业务加速布局的环境下,八大建筑央企的经营业绩呈......【详细】
8月21日,住建部发布《2024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与《2024年全国建设工程监理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4年,具有近日,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补助资金2024年度绩效评价结果正式发布,这份备受关注的“成绩单”,终于揭晓悬念。......【详细】
近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发布“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及调研分析报告。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营业收入总额达到43.05万亿元。今年共25家建设领域民营企业上榜。【详细】
根据各地统计上报数据,1至7月份,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98万个。【详细】
四海汇“聚”,“绿”动未来|“绿链行动”第二批聚酰胺型材(隔热条)绿名单......
经过品质属性、资源属性、能源属性、环境属性等核查,中国房地产行业绿色供应链行动聚酰胺型材(隔热条)类的第二批绿名单企业正式公布。【详细】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显示,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扩大,“两重”建设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较快。【详细】
近日,住建部发布《2024年全国工程勘察设计统计公报》与《2024年全国建设工程监理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4年,具有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的企业工程勘察新签合同额合计1428.8亿元;具有工程监理资质的企业承揽监理合同额1844.8亿元。【详细】
今年以来,“两新”政策带动效果持续显现。接下来,如何再加力?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对外表示,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完善“两新”政策实施机制,加强统筹协调,聚焦重点领域,丰富支持手段,严格监督管理,充分发挥“两新”政策效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