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地官宣将取消公摊”成为热议话题之一。河北张家口、湖南衡阳、广东肇庆、湖南湘潭等多地在近期官宣,从今年起取消商品房的公摊面积,实行按套内面积计价,而重庆早在2023年就已经取消了公摊面积。
此外,广州、杭州、长沙和厦门等城市虽然未明确宣布取消公摊,但也通过放宽对赠送面积限制、优化阳台等空间面积计算规则等方式提高实际得房率,实际效果其实类似于“取消公摊”。
套内建筑面积(专有建筑面积)由套内房屋的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和套内阳台建筑面积三部分组成。根据湖南衡阳市的通知,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前应当公示被分摊的共用部位的名称、用途、位置、面积,参与分摊共用建筑面积的商品房的名称、用途、位置、面积、分摊系数。
我国2001年施行的《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商品房销售可以按套(单元)计价,也可以按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计价。商品房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组成,套内建筑面积部分为独立产权,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部分为共有产权,买受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享有权利,承担责任。
目前,公摊系数在多大范围内算合理,国家没有明确规定,仅规定了公摊系数的上限和下限。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表示,一般情况下,需要根据以下内容来测算公摊面积:一是设计单位的图纸,二是主管部门对公摊的核算。
但由于一些地方还没有建立“多测合一”体系,缺乏第三方监督,从而出现公摊面积计算不透明等现象。
通常楼层越高,公摊面积越大,背后实则是公共空间设计“文章”。开发商利用公摊计算的模糊性,肆意扩张所谓“公共区域”。近年房价飙升,公摊系数也跟着“水涨船高”,部分住宅公摊超30%,山东某楼盘曾惊现超52%公摊系数,南京商住公寓更有套内面积不敌公摊面积,得房率仅42%的现象,让购房者有苦难言。
尊重知情权,所见即所得
政策不是“朝三暮四”
取消公摊面积后,房价会下降吗?
张家口市住建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取消公摊”的意思是鼓励房企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销售,并非不计公摊成本,只是计价方式的变化,让消费者消费得明明白白。
肇庆市住建局工作人员表示,按套内面积计价销售,对开发企业而言购房总价并没有太大影响,只是宣传口径的变化。按套内面积计价销售后,购房者看得更直观,得房率高的项目自然更受欢迎。
不少人用“朝三暮四”来形容这一政策。“朝三暮四”的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描述战国时期宋国老人狙公因粮食紧张,提出给猕猴早上三粒、晚上四粒橡实,猕猴不满。狙公改说早上四粒、晚上三粒,猕猴以为橡实增多而高兴,实际上总量未变。网友认为,取消公摊只是文字游戏,未解决实质问题。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刘琳说,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可以避免一直以来被诟病的公摊过大、测量过程不清晰等问题,倒逼房地产开发企业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住宅品质,把公共部位设计得更加集约高效。
虞晓芬指出,如果仅按套内面积计价,也可能导致出现开发商降低公共部位建设标准、部分购房者产生不需要承担公共部位责任的错觉等诸多问题。她认为,可推广在售楼部现场和产权证上同时标注建筑面积、公摊面积、套内面积的做法,解决公摊“糊涂账”问题;各地结合自己特点可探索在商品房销售合同中同时明确按建筑面积计价的价格和按套内面积计价的价格。
官方媒体报道指出,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就是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买的房有多大,得到的就是相应面积的生活空间。房地产发展,民生是落脚点。得房率的高低,首付、还贷压力……种种因素,都会影响居民购房意愿。购房“所见即所得”,既尊重了知情权,让市场更透明,还挤掉销售“水分”,降低购房交易成本,有助于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信心。
提升价值,稳住楼市
政府与购房者双赢
取消公摊面积,本质是限制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继续将成本向购房者转移,对于新购房者来说,是非常好的政策。
首先,按照套内面积计算时,由于产权面积大幅缩小,可以降低30%左右的税费、交易费、物业费、供暖、维修基金等各项房产持有和交易成本,实质性大幅提升房产的价值。
其次,房产证面积缩小后会导致每平方米名义单价平均提升30%左右,对于开发商来说,为确保竞争力,就需要被迫降价,向消费者让利。
过去窗台、地下等设计是要部分或全部计入产权面积的,取消公摊后,对于开发商赠送面积的限制也必然会放宽,过去每一百平方米的产权实际只有70平方米,未来每一百平方米的产权可以有140平方米,如果是低密度住宅区,这个数字甚至可以更多,以享受高品质住宅的生活。
而对于政府来说,现阶段取消公摊面积,是与新购房者双赢。
目前各地方政府都是将大量的土地向银行质押举债,由于近年来房产价格持续走跌,质押的土地也拍不出好价格,甚至大量面临跌破抵押值的风险。
取消了公摊面积后,虽然政府会损失未来一定的税金和附加税,但是每平方米土地出让的地上建筑与附加值大幅增加,以及推动的新房交易量,可以解决政府土地质押这个最棘手的难题。
2024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不久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稳住楼市股市”。从中央到地方都打出组合拳,力促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取消公摊面积正从多年以来的呼吁走向现实,虽然目前有实质性的推动还只是三四线城市,但是,取消公摊面积不失为推动房地产市场复苏回暖的一项现实可行的政策,能有效化解过去20多年来房地产高速发展累积的系统性风险。
同时,取消公摊符合“好房子”建设的总体要求。好房子建设有四大要素,即“安全、舒适、绿色、智慧”。取消公摊即“舒适”标准的体现。对于购房者来说,所购即所得、户型不缩水、交易公开透明,就是购房称心如意的重要体现。
关于政策推进,河北省张家口住建局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这只是一个指导性意见,具体的政策还在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取消公摊的推进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涉及众多方面的协调和调整,包括法律法规的修订、测绘标准的统一、开发商成本核算与销售策略的转变等。
“负公摊”第四代住宅的两面性
前不久,广州南沙推出一个楼盘:82平方米至125平方米的空中花园住宅,空中花园占比突破至40%,阳台占比从20%上升至25%。这是广州推出的首个第四代住宅产品。
国内目前并没有对“第四代住宅”的官方定义,公认的针对“第四代住宅”的规范,就是2021年实施的T/CECS 855-2021《城市森林花园住宅设计标准》。基于这本标准,行业内也普遍认同第四代住宅,也叫“城市森林花园住宅”。它的设计理念实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户内空中庭院(户属庭院),也就是让高层建筑也实现“家家有花园,户户有庭院”。二是公共空中街巷(空中共享园林),包括单元之间联系的道路和停车位。汽车通过电梯入户,停到每层甚至对应每户门口的公共平台上。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地下室面积,节省工期。
特点是“去公摊”,本质是“商品房”。
第四代住宅是集合“空中园林”“垂直绿化”等于一体的住宅。再细分来看,具体的点就是“赠送空中园林”以及“提高半敞开空间的占比”。半敞开空间是什么?两个字:阳台。
有人分析,第四代产品的“空中花园和垂直绿化”这些只是表面,实则就是三个字:去公摊。从2015年后建的房子,其公摊都大多都在20%至30%之间,也就是100平方米的房子,实际面积是七八十平方米的房子。而现在,推出的第四代住宅产品有空中花园,阳台占比提高了。那阳台占比能提高到多少?根据广州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2024年土地推介会的公示,阳台占比可以提高到20%~30%。现在的新房的公摊率也是在20%~30%。其实就是提高得房率,以此来平息买家对于公摊的纠结。
那么该如何看待第四代住宅呢?
现在大多数房子是在“7090”政策之下建起的。什么是“7090”政策?它指的是90平方米以下的户型,必须占到整个楼盘的70%以上。“7090”政策出台于2006年,到现在19年的时间里,包括了一线城市在内,所有城市的新建房子、大部分的商品房,都是按照这个标准建的。
时至今日,这个政策已经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2023年上半年,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了关于停止执行《关于按照国家政策执行住宅户型比例要求的通知》,2024年上海“7090”政策落下帷幕,广州也一样。总的来说,现在各城市都允许更多大户型住宅进入市场。
放宽90平方米限制有什么作用呢?一是在产品设计上给开发商更大的权限。这点在当下楼市行情来说很重要,现在大头都是城投和国企在拿地,托住土拍市场,进而稳住土地财政。但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于是放开产品规定,比如楼层更高一些,阳台更大一些,这样就能吸引更多开发商。大阳台并不是刚需,鼓励开发商赠送面积是真。二是配合未来主线的楼市底层“保障房和商品房”的双轨制。保障房方向和商品房方向是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需要。90平方米以下的住宅将主要面向保障性住房市场,而第四代住宅则主要面向商品房市场。
第四代住宅产品有着缺点与挑战。
首先,奇偶层平台的朝向和与主体空间的关系存在差异。一些户型为了错开阳台,将户属绿化平台设置在北侧,导致这些平台几乎完全得不到日照,从而失去了第四代住宅设计的意义。根据《城市森林花园住宅设计标准》,户属空中花园应与起居室连通,并设置连通门,但市场上许多第四代住宅户型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导致空中花园不得不朝向卧室、书房甚至卫生间等次要空间,影响了空间互动关系。
其次,大挑台虽然实现了“户户有庭院”的理念,但对日照和通风产生了负面影响。大挑台加大了开间和进深,导致消防间距计算复杂,用地更为紧张。此外,大挑台可能成为遮挡物,影响日照政策的执行。
空中花园的交付、养护、灌溉和防风问题也是第四代住宅面临的挑战。虽然有交付标准,但交付后的绿化管理是一个难题。国外成功的案例中,绿化由物业统一管理,而在中国,交付后的绿化养护、生长遮挡和蚊虫问题等都需要解决。灌溉系统需要单独设置,其维护和计量需结合物业考量,定期配置营养液和防蚊虫药水,冰冻风险地区还需考虑灌溉管道的维护检修。若设置大型乔木,还需进行风洞计算,防止安全问题。
结构方面,户属空中平台悬挑对结构的影响不容忽视。大跨度悬挑阳台或露台结构以及绿化所需的覆土层,对结构荷载有较大增加,可能导致结构板变形和裂缝,影响外墙和楼板防水。业主入住后对绿化部分的改造也可能破坏原有防水层,导致渗水问题。
最后,错落阳台容易导致层间和上下层的对视,影响隐私。规范对此要求严格,既要求户属空中花园不能看到本户卧室,也不能看到同层及上下层相邻住户室内,上层外墙也不能开设主要功能房间的外窗。
(本文来源:建筑时报)
2025年5月12-13日,经过中窗认证专家评审的审厂考察,富莱尼各项指标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经评审专家一致通过,富莱尼获得聚酰胺型材(隔热条)绿色建材产品(三星级)认证证书。【详细】
9月9日上午,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现场推进活动顺利举行,标志着这一备受瞩目的重大文旅项目正式启动。未来,这里将依托三星堆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特色场景打造与深度文化体验设计,与三星堆遗址公园、三星堆博物馆形成“三足联动”之势,共同铸就具有全球......【详细】
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项目,总投资大约在55亿元。其中的核心建筑T2航站楼,建筑面积约17.2万平方米,差不多是原来T1航站楼的两倍大。这个项目从2020年3月正式动工,经过近四年的建设,在2024年1月顺利通过竣工验......【详细】
117米!全球首个超阶零碳大楼!特来电总部基地大楼,正式投用
近日,作为全球首个“超阶零碳”智慧化建筑-特来电总部基地大楼正式投用。该建筑依托光伏发电、梯次储能以及新能源汽车反向放电技术,可实现100%绿能替代。【详细】
10737.2亿元!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2.7%
近日,据商务部、外汇局统计,2025年1-7月,我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6657.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5%。其中,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的7676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投资6067.7亿元人民币,增长2......【详细】
自然资源部:“十四五”以来,累计批准建设用地2697.4万亩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详细】
营业利润1630.97亿元!2024年工程造价咨询统计公报发布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2024年工程造价咨询统计公报》。2024年,参加统计的企业营业收入合计15211.24亿元,较上年增长5.3%;实现营业利润1630.97亿元。【详细】
9月3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建设工程企业资质专家审查意见的公示》,其中,3家建筑业企业获得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公示时间为2025年9月4日至2025年月12日。【详细】
2025年上半年建筑装饰公司中报分析:营收增速放缓 盈利能力下降
截至2025年8月底,多家装饰行业上市公司披露了半年度业绩报告。从财报数据来看,行业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金螳螂以3.58亿元净利润稳居行业榜首,亚厦股份净利润1.53亿元同比增长5.44%,而*ST建艺则亏损1.8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详细】
“人工智能+”!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要求,强化前瞻谋划、系统布局、分业施策、开放共享、安全可控,以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提出,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详细】